https://www.canyin365.net

“辣条一哥”卫龙的盔甲与软肋

从售卖几毛钱的辣条到缔造出近50亿元营收的辣条帝国,卫龙做对了什么?面对众多竞争对手,它又将如何守卫自己的“一哥”地位?

小麦粉和水的混合物经历高温高压,再添加辣椒、味精、食盐渗透入味,制成不同的形状,封装到一个个包装袋中,这就是辣条制作的全过程。

由于原料低廉、工艺简单,市面上辣条的零售价甚至可以低至几毛钱/包。但这样“廉价”的零食在中国大部分80后、90后心中却拥有“神级”的地位——在娱乐设施和零食种类不多的当年,辣条风靡中小学校园,备受欢迎。

只是没有人料到,这一风潮经久不衰,风靡全球。多年之后的今年,辣条不仅成为新时代的“国民零食”、登上美国奢侈食品榜单,甚至要催生一家上市公司了。  

11月19日,有消息称国内最大辣条品牌卫龙计划明年于香港IPO,募资10亿美元。据悉,卫龙目前在与中金公司、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,商讨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。

卫龙由仅有高中学历的刘卫平在1999年创建成立。在生产门槛低、不知名品牌横行的辣条行业中,卫龙却选择通过现代化生产手段以及多元化产品线,以独树一帜的营销方式罕见地建立起了自己强大的品牌形象,在短短数年内夺下“辣条一哥”地位并保持至今。

2019年,卫龙总营收达49亿元,同比增长43%;2020年卫龙的营收目标为72亿元。而到2022年,有消息称卫龙计划要卖100亿元。

即使怀揣百亿目标,卫龙也并非高枕无忧。

在休闲食品的新风口下,辣条正在被众多域外玩家所涉足,例如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、百草味、盐津铺子等网红零食品牌已经将辣条加入了自己的产品矩阵。

另外,在健康食品的新风潮下,高油、高盐、重口味的辣条要如何摘掉“垃圾食品”的帽子?对于卫龙来说,考验依然重重。

“辣条一哥”卫龙的盔甲与软肋

01 高中生建立的辣条王国

1978年,刘卫平出生于湖南平江县。在这里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(豆制品,多为咸辣口味),而刘卫平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靠自己母亲做酱干、卖酱干。刘卫平从小也跟着母亲学到了做酱干的好手艺。

1998湖南洪灾,农产品损失惨重,大豆产能大幅下降,为了养家糊口,酱干的生产者只能用小麦粉代替大豆,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味道和酱干差不多的“大面筋”,这就是后来的“辣条”。

1997年到1998年,高中毕业的刘卫平在广东的一家台资企业打工,他发现这里虽然有两三千人,但管理非常好,于是也萌发自己创业的想法,“我就想学着别人的模式,自己做做看。”  

刘卫平首先想到了自己熟悉的辣条生产。而在创业地址上,最终圈出了在地图主干线上的漯河——在此之前他对漯河并没有概念,仅有一个熟悉漯河的老乡告诉他,“说那边有个双汇。我觉得双汇做火腿肠做得很好啊,就说我也要去那里。”

漯河是河南食品行业重镇,不仅有双汇还有南街村、澳的利、北徐等本土食品龙头企业,更吸引了美国高盛、美国杜邦、日本火腿株式会社、韩国乐天、中粮集团、旺旺集团、正大集团等国内外重量级食品企业纷纷到当地建厂投资。

根据漯河日报和大河报在2019年9月披露的数据,漯河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全省1/6、全国1/60;拥有本土成长起来的全国、全省食品工业百强企业10家。

于是1999年8月,刘卫平登上了2153次列车,凌晨3点来到漯河,找到一个有4张床位的房间,花10元钱订下仅剩的一张床就安顿了下来。

最初,刘卫平仅是小作坊生产。从老家带来人造肉、豆皮,拌上湖南的辣味料加工而成,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,反响还不错。

2000年,刘卫平与老乡一起吃饭,发现了一种叫牛筋面的食物。刘卫平终于找到了牛筋面的生产地,那也是只有一台简易膨化机的小作坊。

刘卫平交了押金,让店主改进模具。一个星期后,产品出来了,他又加了点焦糖和辣椒面,变成一种咖啡色的产品,有点像鳝鱼,于是就起名叫“鳝鱼条”后来因为名字写起来比较麻烦,就改成了“鱼条”。而后来“鱼条”也因其具有的独特辣味,被越来越多人称为“辣条”。  

到了2002年,刘卫平的牛筋面生产量猛增,从一台机器逐步增加到几十台。2003年,他注册了“卫龙”商标,“卫龙辣条”正式诞生。

关于“卫龙”这个名字的来源,有一种说法是,2003年时成龙的功夫电影火遍大江南北,成龙成为了刘卫平的偶像,因此他将自己的名字中的“卫”字和成龙的“龙”字结合起来,将辣条取名“卫龙”。

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卫龙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辣条品牌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